返回熱門文章
熱門文章

業績好股價反跌? 留意對沖風險部署

2023-02-27 文章
熱門文章

本周筆者主持投資節目,較多人提出的投資者疑難,莫過於業績期的投資部署。不少投資者會問,為何買入的正股,業績明明好過預期,股價卻在業績後急插水?卻有為何部分業績平平的股份,績後卻有理想表現?

 

正如股評人沈大師於周五「一周輪證焦點」節目所講;「業績好不代表股價升,業績壞亦不代表股價跌,業績跟股價走勢不一定有因果關係﹗」

 

的確,業績反映的是公司過去一段時間的業務表現,股價卻是由市場即市供求主導,很大程度受投資氣氛所影響,當然公司的股值高低,前景如何等等亦是資金盤算入場的部分參考,因此若純以業績等基本因素便認為股價會跟升跟跌,未免過於簡單化了。

 

特別是在現今市場的複雜性及不明朗性高企,美息走勢未明,地緣政治等風險仍在的環境下,大家部署業績的時候,已跟以往旺市時大不同,因此要多加留意注碼上的控制及對沖風險的重要性。

 

就以本周出業績的阿里(9988)為例,公司第三季純利升69%,非公認淨利潤增12%,大行維持買入評級,較樂觀看目標價214元。業績後美股時段上升,然後到港股時段反而要破底向下試90元關口。其實不少投資者於今年頭兩個月,特別是當股價於二月回軟時,買入不少阿里認購證,當中有四隻滙豐發行之相關阿里認購證(數據直至2月23日)街貨達8成之上,其中有兩隻完全沽清,投資者現階段欲開好倉可先留意較低街貨產品,以減低供求因素對輪價之影響。

 

若投資者在入場部署業績前,在看好的同時多加一方防守性,以部分資金買入淡倉如認沽證作對沖風險,即使業績後股價未如預期,淡倉能發揮一定的保險作用。下周至三月份繼續有業績期,投資者不妨多加留意以上要點。

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,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,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。

本文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(「本行」或「發行商」)發行(包括任何參考條款),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邀約、游說、或建議出售或購買結構性產品。

結構性產品屬複雜產品,投資者務須就此審慎行事,除非投資者完全了解及願意承擔所涉風險,否則切勿投資此產品。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可急跌,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或大部分投資。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。投資前應了解結構性產品之性質及風險,並詳閱有關上市文件,獨立決定是否適合自己,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。本行及其委任之流通量提供者可能是結構性產品的唯一市場參與者,而結構性產品的二級市場可能有限。謹請注意,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,因此有可能提早終止,在此情況下(i)N類牛熊證投資者會損失於牛熊證的全部投資;而(ii)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則可能為零。買賣與美國指數掛鈎的結構性產品可能帶有額外風險,包括:(a)與交易日和交易時間差異有關的風險;(b) 有關指數的公開資料較少,或未有提供中文版本;(c) 與指數有關的政治和經濟風險(例如美國);(d) 匯率風險; (e) 可能延遲結算及(f) 在成份股並無交易時公佈指數水平與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掛鈎的衍生權證投資者可能會承受額外風險,包括:(i) 新推出指數的風險;(ii) 指數成份股為透過滬港通及/或深港通在滬港通及深港通的北向交易渠道買賣的A股;(iii) 有關指數的公開資料較少,且該等資料或未有提供中文版本;(iv) 與指數有關的政治及經濟風險;(v) 匯率風險;及(vi) 人民幣利率風險。

作者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,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。

其他文章

常用捷徑

重要風險通知

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。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,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。

結構性產品屬複雜產品,投資者務須就此審慎行事。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可急跌,投資者或可能損失所有或大部分投資。準投資者應了解產品性質及風險,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 。謹請注意,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,因此有可能提早終止,在此情況下(i)N類牛熊證投資者會損失於牛熊證的全部投資;而(ii)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則可能為零。買賣與美國指數掛鈎的結構性產品可能帶有額外風險,包括:(a)與交易日和交易時間差異有關的風險;(b) 有關指數的公開資料較少,或未有提供中文版本;(c) 與指數有關的政治和經濟風險(例如美國);(d) 匯率風險; (e) 可能延遲結算;(f) 在成份股並無交易時公佈指數水平及(g) 於非交易時段發生美國指數牛熊證強制贖回事件。按此連結至網站使用條款

免責聲明

在瀏覽本網站或使用本網站之任何資料或功能之同時,閣下明白及同意本網站之私隱與保安、網站使用條款以及超連結政策。按此連結至免責聲明

所有數據及圖表僅作參考用途。